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滴滴:由疯狂补贴到理性回归野蛮生长的背后藏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27 15:44:3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李俊慧
导读:副标题#e# 文/李俊慧 尘埃落定。 伴随京、沪、广等超大或特大城市的网络预约出租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细则出台,国内网约车市场的监管格局基本确定。 其中,“X籍X牌”成为超大或特大城市的共同选择,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大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滴滴:由疯狂补贴到理性回归野蛮生长的背后藏着什么?

文/李俊慧

尘埃落定。

伴随京、沪、广等超大或特大城市的网络预约出租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细则出台,国内网约车市场的监管格局基本确定。

其中,“X籍X牌”成为超大或特大城市的共同选择,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大气环境、交通拥堵、公交水平等方面所处阶段不同。

征求意见期间,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落地执行阶段,讲究平等准入、公平执法。

当然,更重要的是,监管方式、手段也需要及时“互联网+”,以便更好的适应网约车发展现状,同时积极发挥“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在车辆规模调控、供需平衡满足等监管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24个城市正式施行,100多城市已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截止至2016年11月23日,我国有关“网约车”地方实施细则的总体落地情况。

这场始于“非法营运”打着“共享经济”之名横冲直撞的专车、快车监管之争,终于接近尘埃落定。

事实上,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滴滴、优步、易到及神州等各类专车平台,恐怕都没有料到这场围绕“非法与合法”、“共享与营运”、“便捷与安全”、“监管与市场”等多维话题交织的“互联网+出租”,会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应用领域和最富争议的立规制章。

滴滴、优步等骑着“共享经济”的七彩莲花而来,实际上却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非法营运”服务平台,最终需要适应监管,踏上“网络预约出租车”之路。

作为一次资本力量以补贴为名行低价不正当竞争,不计成本冲击传统出租车生态,从曾经疯狂补贴到现在的理性回归,期间牺牲了很多乘客的权益,包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未来的滴滴们将会走向何方?

高举共享经济大旗:先拿下出租车司机,再摧毁出租车生态

滴滴:由疯狂补贴到理性回归野蛮生长的背后藏着什么?

2012年7月10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科技”)正式宣告成立。2个月后,滴滴打车(原名“嘀嘀打车”)率先在北京正式上线。

事实上,滴滴打车在成立不满3年之时,就已累计融资8.18亿美金(约51亿元),并在当时号称拥有1.5亿用户。

类似的是,成立于2007年的快播,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1304万元。2011年,营收首度过亿。2013年,其营收更是达到了3亿元左右。在快播被依法查处之前,快播的用户也号称有数亿之多。

显然,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的快播和低价乘车的滴滴,都堪称是所谓“互联网模式”的代表,以“免费”或“接近免费”的模式快速拓展用户、抢占市场。

而与快播不同的是,由于滴滴等所涉足的是出行领域,首先需要积累大量符合条件的司机和车辆。

因此,出租车成为滴滴等各类打车软件争相示好的重要资源。

不可否认,出租车司机一度很享受这种”前呼后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包括滴滴在内的众多打车平台,在争夺司机及车辆资源时,大肆烧钱贴补、奖励司机接单,使得很多出租车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仅靠所谓“补贴”就已超过了原先起早贪黑的日子。

这种”短暂的幻觉“使得很多出租车司机逐渐“麻痹”,使得它们对打车平台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而站在打车软件角度来看,通过争夺出租车及司机资源,一方面,实现了对其他打车软件的“劫杀”,另一方面,则在打车领域形成了入口效应。

在资本的驱动下,滴滴显然不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出租车叫车软件”,而是希望图谋更大的出行服务市场。

首先,第一个被颠覆或冲击的,就是一度和滴滴相爱甚欢的出租车业态和出租司机。

伴随滴滴专车、快车的等各项业务的上线,表面看滴滴是为了满足平台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而实质上,滴滴等平台则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利用出行用户需求去冲击出租车业态和行业监管。

上下其手影响政策:违规行为一目了然,但规范却一波三折

滴滴:由疯狂补贴到理性回归野蛮生长的背后藏着什么?

早期,滴滴等打车软件或平台主要做的是主要对接乘客与正规出租车,一方面,减少出租车空驶率,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乘客打车。

因此,从减少空驶、解决出行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方面来看,滴滴等平台的价值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而也应该也正是滴滴等打车软件一度获得有关部门的鼓励或肯定的关键所在。

由交通运输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而“推广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被正式纳入其中。

显然,当时以滴滴、快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打车软件已经得到政府肯定,并被纳入“电召服务”范畴,这也意味着打车软件已经正式“转正”,与传统“电召平台”一道成为“电召服务”的“正规军”。

但滴滴等打车软件显然对”管制严格“的调度费规模看不上眼,而是希望从出行服务中获得更高的商业回报。

而在滴滴提供的专车、快车服务中,除去早期发展专车时,是滴滴与正规租车公司达成租车协议(车辆),与正规劳务派遣公司达成劳务人员合作(司机),为有需求的用户(乘客),提供“租车+租人或代驾”服务。

但到了中后期,滴滴等平台鼓励私家车和司机“挂靠”到租车等公司,最后,变成私家车主以营利为目的,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为用户提供运输服务。

此外,为了打消私家车的违法顾虑,包括滴滴在内的等众多打车平台还承诺给私家车“报销”非法营运被查处后的罚款。

显然,快车、专车业务明显违反行政法规《道路运输条例》有关“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之规定,涉嫌“无证经营”。

因为从业务模式来看,在中后期,滴滴已经变为实际运输服务的组织者,并成为“非法营运服务”的教唆者和受益者,因为在专车、快车的每单运费中,滴滴会收取20-26%不等的费用,实现营利。

简单说,在私家车及车主大量接入平台后,滴滴等专车、快车平台,已经变身为“以营利为目的,违法组织不符合营运条件的司机和车辆,从事道路运输服务”的组织。

而这也正是触发监管的关键所在,即虽然专车、快车打着“共享经济”的名义或旗号,但实质上还是提供的有偿运输服务或盈利性运输服务。

不过,这也是滴滴等从打车软件转型出行平台提供各类专车服务,所极力抵制或反感的。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