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跟随嫦娥五号上天的“太空种子”

发布时间:2021-04-17 14:42:2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互联网
导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近千亿,但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监管等全链条各环节。 为什么太空种子最终落户广东?阅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近千亿,但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监管等全链条各环节。

  为什么“太空种子”最终落户广东?阅政观梳理发现,广东的水稻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沿。中国稻作学之父、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就来自广东,他的学生卢永根、黄耀祥都是著名的水稻院士;“十一五”时期至今,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航天育种中心”)一直牵头组织国家水稻育种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华航 31 号等“明星级”水稻品种早已誉满全国。粤大地,五羊衔谷的传说广为流传。相传二千年前,广州连年失收,人民不得温饱。一日,天空出现五位仙人,将坐骑仙羊口中的稻穗赠予百姓,祝福此地永无饥荒。可见,岭南广东自古与稻有着延绵数千年缘分。

  历史上,从广东走出的水稻学者多不胜数——

  1926 年,丁颖在广州郊区发现野生稻,自此开启了粤稻百年新篇章;1936 年,他从华南水稻栽培品种“早银占”和印度野生稻人工杂交稻的后代中,选出每穗几百粒以至千多粒的系统,俗称“千粒穗”,这对于水稻高产潜力研究很有启迪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稻作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丁颖是我国第一个用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成新品种的稻作学家,开创利用我国丰富的稻作遗传资源的新途径,成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研究和利用的先驱。后来,他收集的 7000 多份稻种由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从北京带回广州,成为华南农学院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最宝贵的材料,并逐渐扩充至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是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卢永根师从丁颖,一生专注于水稻遗传研究,被人尊称为“布衣院士”。去年,卢永根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同样师从丁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于 1959 年早季就选育出矮秆、分蘖力强、穗大、结实率高的新品种“广场矮”,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加强,产量潜力大幅提高,使水稻产量由上世纪 50 年代的 150-250 公斤/亩迅速提高到 350-450 公斤/亩,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黄耀祥因此被称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