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评测 > 正文

市场上硬杠,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发布时间:2019-06-22 02:42:44 所属栏目:评测 来源:智能相对论
导读:副标题#e# 黑洞在天文学里拥有无穷的引力,但是它也能在合适的时候,成为新星体的创造者。创造者和毁灭者的个性通过黑洞这个个性融合交织,展现出迷人而多样的性质。但要利用其创造者特性,前提是不能被黑洞完全吞噬。 操作系统因为复杂而且维护成本高,在

流量争夺于是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连Alphabet也未能免。根据其财报,Alphabet的流量堡垒已经提供了其一半的广告收益,为此,它在2018年还支付苹果95亿美元的流量入口费,而这个费用还在水涨船高。据悉,2019年将达到120亿美元。

苹果倒是可以乐享其成,100亿美元弹指挥间的事。苹果现在的活跃用户大约为10亿人,每年给苹果带来大约300亿美元的直接收益。请注意,这仅仅是其用户给苹果带来的价值,设想苹果还能把用户当作整体再卖一遍,操作系统的吸金黑洞效应尽显。

怪不得在WWDC2019中特别强调用随机邮件地址登陆的措施,苹果还强迫App开发商引入这个策略,表面上,它的确保护了用户隐私,而根本上是苹果避免其App偷享其用户红利。

技术、资金是操作系统存在的表象;生态系统、流量入口、用户红利才是操作系统存在的实质。

苹果iOS有用户,有流量,有钱挣,它吞噬了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也诞生了挣钱的新业态,苹果iOS是展现操作系统黑洞的完美例子。

Alphabet想学它,没学成功,华为能不能学到其精髓,还很难说。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苹果就是靠操作系统起家的,自1983年的Lisa电脑开始,苹果的操作系统完全是比同时代高一个维度的存在,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华为学苹果,难度不会低。

三、操作系统的两种病

但要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为何让人望而生畏?大多数开发商都死在了半路上?

我想有两点:前面说的黑洞效应和慢性病效应。黑洞效应吞噬金钱,慢性病效应吞噬希望。

操作系统看起来不难——有开源可借鉴;做起来又最难,很难通过操作系统挣上钱。也即,在挣钱的道路上,操作系统只是其迈开的第一步,借助操作系统这个平台,在其上构筑各种服务架构才是关键。这是慢性病效应的起因。

Alphabet和苹果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挣钱方式,Alphabet卖流量挣广告费,苹果卖手机也卖App挣钱,还卖流量给Alphabet。苹果更稳健,业务根基更扎实。而Alphabet增长速度已经放缓,未来鸿蒙将以何种形式立足,还有待观察。

总体上,Alphabet整体向虚,硬件平台产量很低。苹果和华为的硬件平台不相上下,理论上可以支持其引入苹果模式,但市场上对苹果的防备已经很明显,再出现一个“苹果”估计会被竞争对手联合绞杀,开发人员可能也会有抵触。因而华为如何在目前的模式中突围,很考验其软件顶层设计能力。

在类似的市场情绪中,我们看看曾经失败的例子。在各自封闭的圈子里,Palm和Blackberry都有操作系统,但以本地服务和邮件服务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决定了它们的落败,在网络快速演进的时候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它们先坠入黑洞效应被吞噬金钱,后坠入慢性病效应被吞噬希望,逐渐随着产品淘汰而不见踪影。有趣的是Blackberry的QNX还意外在智能车机上找到了生存空间,并占据75%左右的份额,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

Symbian同样患病不轻,其曾经拥有最大的市占率,但体系结构设计已经落后时代,而在面对苹果的强有力进攻,毫无应对头绪,导致崩盘。

Symbian、Blackberry、Palm并非没有强大的用户基础也不是没有技术基础,同样它们有强大的开发群体支持,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应对市场变化太慢。实际上是体系架构设计缺乏灵活性,已经无法应对业务环境变化,同时,“它们困在自己成功的过去”,无法开拓,被慢性病效应吞噬。

操作系统天然带有慢性病特性,更新迭代则是操作系统慢性病效应的病根。

无力的组织结构还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Alphabet为了摆脱慢性病效应,主动给Android做了几次大更新。在4.4版本,提供了ART(Android Runtime)模式,用于提高效率;并在Android 5.x版本提供AOT(提前编译)模式,把Android的速度提高了三倍之多。这些关键更新避免Alphabet跌入慢性病效应。

此外,操作系统垂直深耕,也能有效避免慢性病效应。目前,苹果和Alphabet不约而同押宝智能驾驶,做为垂直拓展。苹果有智能驾驶—Titan计划,为了强化苹果在智能驾驶中的地位,苹果还在寻求收购Drive.ai;Alphabet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更早,其投资的Waymo处在领域前列。

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动向也值得注意。5月27日,华为智能汽车BU正式成立,考虑到鸿蒙系统打通汽车数据通道的野心,华为切入汽车智能系统一点也不奇怪。

但三者同时押注智能驾驶,一方面是现有流量模式下,高增长模型难寻,需要“外购”新方法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则是新的利润金牛培养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早做谋划。第三则是智能驾驶的流量入口,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到无法拒绝。

三者在手机领域的激斗还将在智能驾驶领域重演,只是换了竞争的阵地,但数据、流量、用户红利的争夺本质还将一如既往。所不同的是,在新的消费战场,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力可能变化,三者对流量和消费行为的敏感让它们不约而同又跑在了同一个赛道。

四、技术上死磕,不想被操作系统吞噬就需要掌握操作系统

Alphabet曾经想过要封闭Android,像iOS一样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后来,Alphabet放弃了这个原则,如果坚持学习iOS,它可能会入苹果的坑。华为做硬件出身,并在芯片方面早有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学苹果比Alphabet有优势。

有人统计过华为的投入和产出,他们预测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时候,将跨过J型曲线的增长拐点,后续的投入将大幅提高华为的产出。事实也如此,并且华为跨过J型增长,实现了S型曲线的增长模式,并一直持续十多年。

市场上硬杠,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它在发展和增长的节点踩准了技术发展的节奏,完美拟合了二次S曲线。在上一个业务达到增长下降拐点之前,通过换阵地的方式维持高速增长,华为的增长完全像“打”出来的。

的确是“打”出来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自2006年到2018年,华为一共投入了接近700亿美元做研发,目前它的年研发费用超过苹果。

它的研发机器高速运转,战斗力超强,完全具有向苹果学习的基础,并在组织架构上,也有前瞻性设计。

早在二十年前,华为就在管理和组织架构上做好了准备,用了近二十年时间,搭桥过15个咨询公司,改进了研发组织结构。

任正非说,“向一切先进学习”。这不仅仅是口号,也是号角。

吹响号角的华为,从1998年开始,用了4亿美元,花了五年时间全面引入IBM的管理架构,导入以开发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从而爆发强大的战斗力,效果显著。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