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高灵敏度分子探究与成像的扫描式拉曼光谱微探针

发布时间:2023-10-17 11:32:22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转载
导读:   使用光和物质间的交互作用来研究和了解材料的特性是 拉曼光谱技术 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近日,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光学谐振腔的
  使用光和物质间的交互作用来研究和了解材料的特性是 拉曼光谱技术 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近日,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光学谐振腔的微探针,相较传统纳米等离子体技术,该微探针将拉曼散射的强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并可对各种样品进行二维扫描和成像。微探针配置就像样品的多功能“隐形眼镜”,帮助人们更加“灵敏地看到”分子的指纹信息。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观察物理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人们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来观察物质的形态,而像拉曼散射这样的非弹性光散射可以用来揭示物质的分子特性。如图一所示,入射光子的部分能量被转化为分子化学键的独特振动,从而得到波长更长的斯托克斯散射光子。通过光子的能量变化,于是人们由拉曼光谱中得到了“分子的指纹信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拉曼光谱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监测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然而拉曼散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通常入射几十亿个泵浦光子只能产生一个拉曼光子。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和开发有效的机制和结构来增强拉曼信号,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其通过引入金属纳米结构来显著增强样品表面附近的电磁场,修改目标能态密度,从而可将拉曼散射增强高达数亿倍。
 
  最近在国际顶尖杂志《光:科学与应用》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杨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刘志文教授合作实现了一种新型的拉曼增强平台,即回音廊模式与纳米等离子体相结合,形成了WGM-SERS混合共振模式。通过精准控制回音廊微腔与纳米等离子体结构的相对距离,并创新地提出了腔与天线相位匹配的耦合机制,混合共振模式最大化地增强了来自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样本的自发拉曼散射。相比于传统的由聚焦自由空间光束激发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该团队报道了回音廊模式微探针高于两个数量级的增强效果。光谱中的拉曼频移由拉曼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差得到,体现了不同化学键的振动模式,如同分子独一无二的“指纹”信息。例如4-硝基苯硫酚分子1100 cm-1 附近的拉曼峰来自于苯环的C-H伸缩,而 NO2 基团的对称伸缩导致了1340 cm-1处的峰。通过识别不同的拉曼峰可有效获得物质的分子构成或特性。
 
  该实验室团队还成功地展示了具有回音量多路复用模式微阵列的微探针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纳米等离子体基底的兼容性,包括由半导体工艺制备的纳米等离子体结构阵列和商业化的拉曼试纸,展示了这一新平台的多功能性和普适性。更有趣的是,通过将该探针安装到平移台上,在亚毫瓦连续波泵浦的情况下实现了二维高光谱(hyperspectral)拉曼成像。研究人员利用半导体加工工艺制备了按照预期图案排列(希腊字母hν和莫比乌斯环)的金纳米天线,通过微探针的扫描得到了二维拉曼成像图。该工作为探索回音廊模式与纳米等离子体混合共振增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开启了新思路,并提供了一种用于材料分析和化学成像的多功能工具。
 
  “这项工作体现了我们团队利用回音廊模式微腔探索高灵敏度分子传感和光谱学的长期探索的成果。”杨兰教授表示,“我们发现,回音模式微腔不仅仅增强了拉曼散射的激发光强,同时还形成了与纳米等离子体结构的混合共振。此外由于回音廊模式的行波特性,我们观察到了满足相位匹配条件的腔与纳米天线的耦合,这既是混合共振的证据,也是取得最大化的拉曼信号增强的重要因素。” 在超快和非线性光谱学深耕多年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刘志文教授指出“光学微腔和纳米天线阵列之间的相位匹配耦合是一种独特的设计,可以最佳地增强拉曼信号。凭借超高品质因子(Q)和扫描能力,微谐振平台可以扩展以增强其他光谱和成像模式,包括相干拉曼成像。”
 
  “在某种程度上,回音廊模式微探针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类似,我们试图从平台开发的角度来展示和评估微探针配置的潜力。这促进了我们将微探针增强应用于各类传统基底,并探索二维高光谱成像的可能性。”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杨兰课题组的博士生毛文博表示。他对该平台所呈现的潜在应用非常兴奋,“我们有信心说,这项新技术可以为灵敏度更高、体积更紧凑的材料或生物医学测试平台开启许多机会。” 最后,这项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李逸杭博士总结道,“对我们工作一个更加直白的理解或许是:我们开发了一种样品的多功能‘隐形眼镜’,可以帮助人们更灵敏地得到样品分子的指纹信息。”
 
  这项创新性的研究巧妙的利用一个被普通光纤支撑的比头发丝还小的微球实现一个扫描式的拉曼光谱微探针。该工作结合了回音廊模式(WGM)微腔和纳米等离子体(SERS)结构,实现了一个新型拉曼光谱增强平台。通过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这一技术不仅提供了新的方式来识别和分析物质以及实现化学成像,也为光谱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环境监测、医疗保健和其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工具,也为光学微腔带来新的视角,进一步推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光学微腔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出现使得光学微腔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