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抢饭碗!你会被64岁的AI取代吗?

发布时间:2021-09-12 14:35:42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势不可挡!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活动中提到,未来人工智能(AI)将取代很多目前低端的一些岗位,会造成大量的失业问题,人工智能是又一次改变信息社会格局的机会。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可谓来势汹汹。新冠肺炎疫
势不可挡!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活动中提到,未来人工智能(AI)将取代很多目前低端的一些岗位,会造成大量的失业问题,人工智能是又一次改变信息社会格局的机会。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可谓“来势汹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它在防控方面大展身手,在后疫情时代,又或成为产业经济最大变量。
“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那么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疫情没有改变技术变革的趋势,反而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未来本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数字化,可能会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内就完成”。
人工智能洪流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工人吗?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从感知到认知,一字之差大不同
想取代人工,要看人工智能都会做什么。
在会场的展区,一台名叫“点甜”的AI采摘机器人引发关注。经初步测试,采摘机器人对果实识别度达到90%以上,抓取果实时破损率在2%以内,采摘果实的速度可达到3个/分钟。“基于点甜科技自有知识产权的全向自动驾驶平台SWEETOS,结合六自由度机械手,采用3D视觉系统及自学习AI算法进行仿生采摘,其视觉识别系统及AI算法适用于所有鲜果类水果的采摘作业。”
除了下地摘果子,AI机器人回家还会带孩子。
抢饭碗!你会被64岁的人工智能取代吗?
 
在旁边的展区里,一群叫“悟空”的智能机器人瞪着萌眼,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可以呈现多种逼真的“眼神”。当你轻拍它头部,“悟空”不仅会做出模拟人类生气的表情,同时还会发出抗议的“哼”。额头上的摄像头拥有1300万像素,除了拍照功能,还可以实现监控以及人脸识别,可谓“带娃利器”。
除此之外,展区内AI机器人的本领还包括帮助腿部康复、水下作业、垂直起降无人机、餐厅迎宾等。
“随着5G、AI、产业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数据中心、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和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CIO陶景文在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技术正在加速第四代工业互联网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应用。
陶景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技术的大量使用,全球将会诞生一个超过12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以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为例,2025年大概会有5万亿美元的规模,而零售将有1.5万亿美元的规模,智能制造也将有6.4万亿美元的规模。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让机器实现“理解、推理、决策、可解释”的认知智能正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不要小看一字之差,核心却差之千里。
“感知”是人工智能的初级运用,主要指计算机的视觉、语音等层面,而“认知”是在决策方面需要有智慧判断,也是机器变成机器人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指出,人工智能形成新浪潮,主要突破在于感知。因为有了深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使得我们在感知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感知智能在各个行业赋能应用。“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的深化。AI和各行行业、各领域知识的结合是必然。”当然,目前还主要是把工作交给机器去做,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还只是“扶植”,很难说形成了所谓真正的交叉。“我们更愿意看到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或者信息技术,在某一个行业更为深度的应用。”
人工智能向善发展,前提是要让其可知、可控、可用、可靠。随着人工智能深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带来的法治、安全、伦理等议题也变得愈加重要。
抢饭碗!你会被64岁的人工智能取代吗?
 
“AI赋能百业”也许只是刚开始
实际上,人工智能概念诞生已久,1956年的夏天,在美国汉诺斯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约翰 麦卡锡、马文 明斯基、克劳德 香农等几位年轻学者聚在一起,讨论当时计算机尚未解决,甚至尚未开展研究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也正是在这场会议上,“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被提出,并逐渐成为一门学科。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经发展了64年,从构建概念到落地应用的蜕变,从机器感知世界到自主认知,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再次参会的马云深刻感受到改革。他在开幕式上表示,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巨变,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与其担忧,不如担当。“未来本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数字化,可能会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内就完成,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这是人类需要做好的准备。”
对于AI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抗疫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最有发言权。
在大会上,“网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坦言,对于传染性疾病,其防控核心便是“快”。上海自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就使用大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时间窗口。同时他表示,要充分地利用技术,但是不能迷信技术。
A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远不止于此:通过VR与5G网络,可以进行远程虚拟手术;通过算法快速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通过AI与大数据,建立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让每一所医院联动。
AI这么厉害,医生会不会被取代?
张文宏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大数据临床应用还存在比较多的障碍,不像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在临床上,很多特殊案例都超出了人工智能的算法边界。AI在影像学领域发展很快,但面对新冠肺炎这一新发传染病,当没有足够数据“喂”给AI,甚至无法正确读片,最终还是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判断。
经过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观点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在中国,科学家们用智能算法帮助医生快速诊断CT影像;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让银行可以识别农作物生长情况,从而为疫情中资金紧张的农民发放纯信用贷款。
“为活下去而做的创新才是真正最强大和不可阻挡的动力。”马云说。
未来,AI技术会运用到个各行业中,走进“寻常百姓家”,“AI赋能百业”目前也许只是开始。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