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郑建华院士:从信息安全角度谈AI

发布时间:2021-07-06 14:06:37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日益广泛,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30 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 增长14%,对全球经济贡献高达15.7 万亿美元,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日益广泛,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30 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GDP 增长14%,对全球经济贡献高达15.7 万亿美元,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特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类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信息技术驱动,信息的安全性极为重要。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必定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人工智能应用是指能够对输入数据,包括图像、语音、文字等各种信息,进行感知、分析、学习,进而能够采取恰当反应与行动的信息处理系统。人工智能的信息属性,决定信息安全问题始终贯穿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整个过程之中。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和不可抵赖性是信息安全的五个基本属性。信息安全要实现的目标是,对信息的使用和处理均经过所有权人的授权、严格按所有权人要求、真实地顺畅地合理地进行,并做到结果可认证可追溯。这句话中“真实”指信息的使用要真实,不是经过篡改、伪造、有选择性的,要保证其真实性;“顺畅”是针对至瘫、拒绝服务等攻击造成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正常有效使用而提出来的;“合理性”是强调信息理性使用、对面向公众的信息的进行必要管控、对有害信息进行有效治理。
 
  从信息流程看,人工智能应用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1)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有效地感知周围环境。需要解决传感器的身份识别认证、可靠控制等问题,以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防伪造、防篡改、防抵赖等。(2)传输层,依靠各类基础网络对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处理,还有对传感器的控制信息数据进行反向传输,需要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防伪造、防篡改、防抵赖和抗干扰等一系列安全问题。(3)数据层,进行数据汇聚,通过大量数据的融合分析,产生新的知识。需要解决多类型多用户数据的安全保密及可控安全利用问题。(4)应用层,提供服务与控制,需要解决服务与控制信息的防篡改、防伪造、不可抵赖等安全问题。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应用各层涉及了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分析以及信息的处理和使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不仅仅关乎信息本身的安全,进而关乎设施设备安全,甚至关乎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全。因此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层面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密码体系。作为重要的人机交互设备,其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其便携、更新快、安全环境差等特点,对基于PKI的传统密码体系带来了挑战,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轻量级不够。如何在这种条件下解决身份识别、密钥协商、数据加密、完整性认证和数字签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二是生物特征的利用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脸部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更加成熟,基于这些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认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数据,被运营商收集、存储、管理、使用,没有得到政府切实有效的监管,而且运营商信息安全防护并非牢不可破,容易发生重大失泄密事件。需要创新生物特征安全存储、使用技术,特别是和经典密码融合技术,以便充分发挥生物特征的唯一性、不变性在身份识别等应用中的作用。三是面向大数据的数据加密技术。当前以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应用非常广泛,要使人工智能的服务和控制更加准确,需要多用户多类型数据的协同融合分析利用,只有解决好数据的有效保护、可控利用,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应有的作用。四是人工智能应用中软硬件的脆弱性分析和加固防护。通过模拟仿真靶场建设,深入分析应用系统的脆弱性,提前进行修改和有针对性的加固,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
 
  从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应用到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信息安全技术,助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辅助解决身份识别问题,提高身份认证能力,解决信息数据访问授权问题。其次,它在主动安全防护、主动防御、策略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基于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识别垃圾邮件、发现蠕虫病毒、侦测和清除僵尸网络设备、发现和阻断未知类型恶意软件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基于专家系统,在安全规划、提高安全运行中心效率、量化风险评估、威胁情报等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紧密耦合,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应该通过安全与应用建设同步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需要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完成。
 
  政府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深入分析安全需求,进行顶层的设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与理论创新,提出安全发展战略,设置安全要求;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应用立法工作,建立安全准入制度和检测评估方法、机制。
 
  企业方面应该从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大局出发,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主框架平台,在感知、传输、分析协同、服务控制等方面建立一些安全标准。既要重视机制的保障还要重视技术的保障,使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信息安全建设同步发展。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普遍使用国外深度学习框架,遍地开花的人工智能应用,难以掩盖我国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基础理论上缺失主导权。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投入不足,也没有占据主流地位的深度学习框架及其生态圈。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非常巨大,开发了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Caffe、Theano、Torch、CNTK、DNNTNE、MXNet等等,它们作为主要的深度学习应用工具与研究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建立了良好的应用生态圈。我国百度开源的Paddle,影响力非常有限。目前,我国严重依赖于国外开源框架,这先天决定了很难在技术上领先超越国外。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自主性,是信息安全的根本保证。从信息安全角度看,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自主,才能保证人工智能在国家重大应用、国防应用中的安全,有效避免敌对者进行攻击。国家及企业共同应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加大自主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推广、应用,合力建立良好框架应用生态。
 
  正如张钹院士所说,网络安全为人工智能保驾护航,人工智能改变网络安全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在对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必然对信息安全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能带来一些原来不曾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能为信息安全领域带来原来不曾拥有的智能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对信息安全带来深远影响。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