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常州站长网 (https://www.051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榕树下”如何开启一个网文时代,又如何走向没落?

发布时间:2017-08-31 02:13:51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好奇心日报
导读:副标题#e# 导语: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榕树下满足了文艺青年们的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急躁,也承担了开荒者需要承担的成本。 所谓网络文学,最初只是在网上发布,然后是因为网络而挖掘出的作家,然后是专门为网络读者制造内容,然后又转头改变线

“榕树下”如何开启一个网文时代,又如何走向没落?励捷

这些人后来都成名了。励捷更为人所熟知的笔名是安妮宝贝,《告别薇安》、《八月未央》等作品因为细致描写了都市人的心理状态,让她一举成名。陈万宁就是宁财神,离开榕树下之后,他转行做了编剧,《武林外传》、《龙门镖局》都是他的作品。

路金波在榕树下停留了很长的时间,之后开始借助转型出版行业。2016 年,路金波创立的果麦文化完成了 8500 万元的 B 轮融资,是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民营出版公司。

在当时,路金波是榕树下网站的主编、宁财神则是首席运营官。他们和朱威廉、以及朱威廉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早已成名的作家陈村一起组成了榕树下的高管团队。而励捷一开始只是一名编辑,后来则被朱威廉委派成立安妮宝贝工作室,带领着一个 6 个人的团队制作以榕树下内容为基础的电子杂志。

随着团队的建立,榕树下的发展也开始进一步加快。截至 2005 年 10 月,榕树下拥有 450 万的注册用户,每日投稿量在 5000 篇左右,稿件库有 300 多万篇的存稿。榕树下也很快在两年内变成了一家拥有 200 多名员工的大公司,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

一时间,在外界眼中,榕树下看上去风光无限。

“榕树下”如何开启一个网文时代,又如何走向没落?路金波

此时的榕树下,从公司经营的层面上来看,已经变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烧钱机器。“我当时决定一年扔 100 万来做这个事情,但实际上每个月就要花到 100 万。”朱威廉算了一笔账,包括人工、房租、水电、带宽等固定成本每年就要 1000 多万,而这仅仅是维持公司运营所需的资金,“还有更多需要花钱的地方。”

以现在的眼光,一年时间从无到有,变成一家 200 多人的公司可能并不算快。但在 2000 年前后,对于一家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市场上融资渠道也并不充裕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扩张速度无异于自杀。

朱威廉觉得可以将榕树下的发展进程看成是一辆车,一旦车轮开始转起来了,就没有停下的可能性,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在招聘了第一批七八个人的编辑团队以后,榕树下可以刹车——以朱威廉的个人财力来说,维持这样一个网站的运行并不成问题。

一部分原因被朱威廉归结到了他的个性之上。“(如果榕树下)永远是七八人的开支,那对我来说太轻松了。但既然已经选择发展了,那就往最大的空间和最大格局去发展。要么不做,要么就是做到最好。小心翼翼不符合我本人的性格。”

另一方面,朱威廉也会强调来自于别人的期望。“随着加入我们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肯定不希望只守着这棵树,希望能有更大的发展。”当然,朱威廉补充道,“最终所有的事情都是我敲定的,榕树下要作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必须要公众化。这还是我的一个终极目标。”

目标远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然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榕树下的开支尤以大手大脚出名。朱威廉回忆,当时北京的办公楼在嘉里中心,广州重庆则位于大都会,“都是五星级的办公楼”。而在一些报道中,没有盈利的榕树下时期,低于 5000 元的单子朱威廉懒得签字。倚仗着此前出售广告公司带来的收入,朱威廉似乎并不介意花钱这件事情。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尽管在 2001 年的一篇公开报道中,朱威廉声称每个月的收入达到 400 万人民币,但实际上,朱威廉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当时榕树下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就是几万、十来万的水平。“联合出版、纸质出版、电台合作、品牌合作……各种我们能尝试过的商业化手段我们都尝试过了,就是不赚钱。”

当时榕树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出版。通过与榕树下作者签约,并支付稿酬的形式,榕树下获得了相关的版权,然后再和传统出版社进行合作,从而获得出版方面的收入。但是平均下来一本书仅能够为榕树下带来几万元的收入。

(编辑:常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